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淅川县境内,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
东经111°12′41″~111°39′49″,北纬32°45′25″~33°05′27″
64111.77公顷
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淅川县境内,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2′41″~111°39′49″,北纬32°45′25″~33°05′27″,总面积64111.7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1844.03公顷,缓冲区面积18237.81公顷,实验区面积24029.93公顷,属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丹江湿地保护区始建于1997年,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丹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昆仑秦岭系(一级),东秦岭地槽区(二级),海西褶皱带,地质构造复杂。以褶皱构造为主,伴随产生有规模较大的压性纵断层和小规模扭性、平推性质的横断层。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河川平地。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干湿季分明。保护区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为汉江的一级支流,丹江从西北到东南贯穿保护区全境,区内全长为46.6千米,主要支流有鹳河和滔河。
丹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以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水源涵养林、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据调查,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70科755属2061种,其中蕨类植物25科49属101种,裸子植物6科9属15种,被子植物139科697属194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香果树、连香树等7种。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35目91科325种,其中兽类6目14科38种,两栖类2目5科13种,爬行类3目7科19种,鸟类17目48科167种,鱼类7目17科8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鹳、白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鸳鸯、大天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