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的黄河入海口处,北邻渤海,东靠莱州湾,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东经118°33′~119°20′,北纬37°35′~38°12′
153000公顷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的黄河入海口处,北邻渤海,东靠莱州湾,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3′~119°20′,北纬37°35′~38°12′,总面积153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9419公顷,缓冲区面积11233公顷,实验区面积82348公顷。保护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00公顷;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48500公顷。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0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是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地貌类型的主要塑造者,保护区内地貌形态复杂,类型较多,主要分为陆上、潮滩和潮下带三种类型。陆上地貌形态主要有河成高地、微斜平地、洼地、河口砂嘴等;潮滩地貌分高潮滩和潮间带,其地貌形态有贝壳及其碎屑堆积体、河口砂嘴型砂坝、潮水沟系、潮间分流河道及其河口砂嘴等;潮下带地貌可分为现行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和废弃河口水下崖坡两种。保护区属于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具体表现为:春季回暖快,风大且多,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气候湿热;秋季气温骤降,雨量锐减;冬季寒冷干燥。黄河也是形成和维持本区水系的主导因素,平均每年输送10.6亿吨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除黄河外,保护区境内主要通海河道还有黄河故道、小岛河、人工河等,全为排水河道。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新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据统计,保护区内淡水浮游植物有8门41科97属291种,海洋浮游植物有4门116种;自然分布的维管束植物有46科128属195种,以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居多,代表植物有盐地碱蓬、中亚滨藜、獐茅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分布十分广泛。保护区内有鱼类16目55科197种,哺乳动物7目14科26种,鸟类12目58科296种,两栖动物3科6种,爬行动物6科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 3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