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东部的西洋、上坪、青水三个乡(镇)交界处。

地理坐标

东经117°28′03″~117°35′28″,北纬25°50′51″~26°01′20″

面积

11015.38公顷

保护区介绍

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东部的西洋、上坪、青水三个乡(镇)交界处。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8′03″~117°35′28″,北纬25°50′51″~26°01′20″,总面积11015.38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401.56公顷,缓冲区面积2678.92公顷,实验区面积4934.9公顷。  天宝岩保护区始建于1988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为戴云山余脉,属中、低山地貌,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22座,最高峰天宝岩海拔1604.8米。整个保护区的地势呈北高南低的簸箕形,地势起伏较大,山高谷深,切割深度可达500~600米,河谷皆呈“V”字形峡谷,有多级瀑布跌水现象。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条件优越。闽江干流——沙溪的支流苏坑溪、桂溪、薯沙溪三条溪流的源头均在保护区内,均呈树枝状水系,是典型的山地性河流,坡降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面积典型而原始的长苞铁杉林和猴头杜鹃林、一定面积的南方山间盆地泥炭藓沼泽、大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和野生兰科植物生境为主。区内已定名的维管束植物种类有185科688属1512种,其中蕨类植物37科71属169种,裸子植物8科20属27种,被子植物140科597属131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苏铁、银杏、南方红豆杉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毛狗、闽楠等16种。保护区内已知的陆生脊椎动物有405种,其中哺乳纲8目21科68种,鸟纲18目46科232种,爬行纲3目12科74种,两栖动物2目7科31种;淡水鱼类有5目14科68种;昆虫初步调查有32目230科115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等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白鹇、虎纹蛙等41种。

2.2081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