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由虎伯寮、乐土、鹅仙洞、紫荆山四个保护片组成。

地理坐标

东经117°12′42″~117°22′45″,北纬24°30′05″~24°56′20″

面积

3001公顷

保护区介绍

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由虎伯寮、乐土、鹅仙洞、紫荆山四个保护片组成。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2′42″~117°22′45″,北纬24°30′05″~24°56′20″,总面积300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410.6公顷,缓冲区面积819.2公顷,实验区面积771.2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虎伯寮自然保护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明显倾斜,海拔最高处达874.5米,最低处仅137米。根据地貌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保护区地貌可划分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四个类型。保护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条件优越。保护区属于九龙江流域,区内水系发达,溪流较多,主要河流有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

虎伯寮自然保护区以南亚热带雨林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据统计,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759种,其中:蕨类植物39科72属170种,裸子植物8科12属12种,被子植物177科719种157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刺桫椤等18种。保护区内共有野生动物724种,其中兽类7目20科41属54种,鸟类18目42科103属155种,爬行类3目12科39属67种,两栖类2目7科10属25种,鱼类19科55属61种;初步统计,昆虫及蛛形纲有15目70科36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獭、黑熊等31种。

1.2444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