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境内,地处汀江源头,涉及四都镇、铁长乡、庵杰乡、古城镇、新桥镇等5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
东经116°02′02″~116°30′08″,北纬25°35′12″~26°01′31″
10379.7公顷
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境内,地处汀江源头,涉及四都镇、铁长乡、庵杰乡、古城镇、新桥镇等5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2′02″~116°30′08″,北纬25°35′12″~26°01′31″,分为大悲山片区、中磺片区和圭龙山片区,总面积10379.7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134.6公顷,缓冲区面积1087.6公顷,实验区面积6157.5公顷。汀江源保护区始建于1996年,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汀江源自然保护区地貌以中山、低山为主。大悲山片区属中山地貌,地势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众多沟溪或向东或向南汇入主干流。中磺片区为低山地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两坡夹一沟,汇入梅子溪。圭龙山片区属低山地貌,地势总体是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北坡沟渠汇集谢坊溪后注入四都河,东南坡沟渠汇入小金溪后注入四都河。保护区位于汀江上游,区内水系发育,溪流众多,主要有6条溪流,一般呈树枝状分布。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海洋气候与大陆气候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水热条件优越,极适宜各类森林植物的生长。
汀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包括原生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汀江源重要水源涵养林以及境内珍稀、濒危和特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26科670属1361种,其中蕨类植物37科67属124种,裸子植物8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181科592属122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毛狗、福建柏等15种。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36目105科394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26种,爬行类3目12科63种,鸟类18目53科200种,哺乳动物8目20科47种,鱼类5目13科5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白颈长尾雉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雀鹰、赤腹鹰、白鹇等3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