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西部,行政区域涉及雄江、桔林、梅溪、东桥 4个乡镇和白云山国有林场。
东经118°39′38″~118°51′19″,北纬26°15′29″~26°22′41″
12513.3公顷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西部,行政区域涉及雄江、桔林、梅溪、东桥 4个乡镇和白云山国有林场。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9′38″~118°51′19″,北纬26°15′29″~26°22′41″,总面积12513.3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4198.3公顷,缓冲区面积2224.9公顷,实验区面积6090.1公顷。雄江黄楮林保护区始建于1985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是闽中戴云山脉东北段与鹫峰山脉西南段交接的低山丘陵区域,闽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保护区,闽江以北为鹫峰山南伸余脉,闽江以南为戴云山北延余脉,南北部中低山地均向闽江方向海拔递减。保护区处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较干寒。保护区内溪流沟谷纵横,水系发达,流经的河流主要有闽江、大雄溪、安仁溪、石潭溪和磊溪,均汇入闽江。
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南缘基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溪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及栖息地和水源涵养林。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36科751属1660种,其中蕨类植物40科78属165种,裸子植物8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188科662属148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毛狗、水蕨、刺桫椤等17种。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35目98科391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30种,爬行类2目12科70种,鸟类18目56科193种,兽类8目19科44种,鱼类5目14科5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大灵猫、穿山甲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黑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