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西南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
东经115°20′~115°50′,北纬31°10′~31°20′
28913.7公顷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西南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0′~115°50′,北纬31°10′~31°20′,总面积28913.7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5745.3公顷,缓冲区面积 8118.6公顷,实验区面积15049.8公顷。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天堂寨、马宗岭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鲍家窝、窝川、九峰尖、康王寨四个国有林区和天堂寨镇集体林区为依托升级而成。天堂寨、马宗岭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先后成立于1982年和1990年,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合并晋升为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马自然保护区具有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的地貌结构,地形特征是山高、坡陡、谷深,并有众多的山间盆地,相对海拔高差最大达1200米。保护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良好,主要特点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金寨县境内史河、西淠河两大水系均发源于天马保护区,支流众多,下游均汇入淮河。
天马自然保护区以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78科753属1881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59属105种,裸子植物6科14属26种,被子植物143科680属175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缕梅,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香榧、金钱松等30余种。保护区内有陆栖脊椎动物22目61科185种,其中两栖类2目8科17种,爬行类2目7科24种,鸟类11目29科108种,兽类7目17科3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原麝,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鲵、赤腹鹰、雀鹰、虎纹蛙等1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