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距离浙江省会杭州市仅94千米。

地理坐标

东经119°23′28″~119°28′27″,北纬30°18′30″~30°24′55″

面积

4284公顷

保护区介绍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距离浙江省会杭州市仅94千米。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3′28″~119°28′27″,北纬30°18′30″~30°24′55″,总面积4284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617.4公顷,缓冲区面积263.5公顷,实验区面积3403.1公顷。天目山保护区始建于1956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为江南古陆,地质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钱塘凹陷褶皱带,在距今1.5亿年的燕山期,火山喷发形成了现今天目山的主体。保护区气候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特征,且受海洋暖湿气候的影响较深,形成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春秋季较短、冬夏季偏长且复杂多变的森林生态气候。保护区是长江、钱塘江部分支流发源地和分水岭,西天目山南坡诸水汇合为天目溪,南流经桐庐入钱塘江,天目山其余诸水入苕溪注入太湖。区内有东关溪、西关溪、双清溪、正清溪等溪流,由于区内森林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层厚,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良好。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以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相应的生物群落、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246科974属216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天目铁木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钱松、榧树、羊角槭、七子花等15种,此外还有柳杉为代表的古树群落,树龄高达千年以上。保护区内共有各种动物65目465科4716种,其中兽类8目21科74种,两栖类2目7科20种,爬行类3目9科44种,鸟类12目36科148种,鱼类6目13科55种,昆虫类33目351科4209种,蜘蛛类1目28科166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黑麂、穿山甲、猕猴等共39种。

2.3372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