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磐安县县城安文镇东南10千米,天台山、会稽山、仙霞岭和括苍山的承接处,包括大盘山主峰及其周边地区。

地理坐标

东经120°28′05″~120°33′40″,北纬28°57′05″~29°01′58″

面积

4558公顷

保护区介绍

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磐安县县城安文镇东南10千米,天台山、会稽山、仙霞岭和括苍山的承接处,包括大盘山主峰及其周边地区。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8′05″~120°33′40″,北纬28°57′05″~29°01′58″,总面积4558公顷,属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196公顷,缓冲区面积1114公顷,实验区面积2248公顷。大盘山保护区始建于1993年,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山区地貌特征明显,属中山山地,以南面的大盘山为最高。大盘山山脉总体呈北东—南西方向延伸,地形切割剧烈,常构成深沟峡谷、悬崖陡壁,特定的地貌与地质活动形成了火山湖、平板溪二大奇特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长而夏秋短,具体表现为:春秋季多雨、雾;夏季凉爽;冬季多雪、霜。由于地形复杂,垂直高度差大,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小气候。保护区是钱塘江、瓯江、椒江三大水系主要支流发源地,河流水系发育比较健全,长年流水的河道有花溪、始丰溪、牛路溪等6条主要溪流,由山区中部呈放射状扩展分布。

大盘山自然保护区以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与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水系源头水源涵养植被和火山地质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66科650属1249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45属67种,裸子植物6科16属25种,被子植物131科589属1157种。区内还有大型经济真菌29科54属110种,藓类植物29科89属202种,苔类植物22科32属78种。野生药用植物则有201科634属1074种,包括短萼黄连、华中五味子、三尖杉、天门冬、细茎石斛等53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榧树、天台鹅耳枥等11种。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30纲26目79科301种,其中两栖爬行类5目16科68种,鸟类13目36科146种,兽类8目20科67种,鱼类4目7科20种。昆虫有22目179科88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颈长尾雉、豹、云豹、黑麂共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虎纹蛙、鸳鸯、猕猴等36种。

0.8084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