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岭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境内。
东经122°41′30″~123°26′05″,北纬52°15′03″~52°31′00″
68373公顷
黑龙江岭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41′30″~123°26′05″,北纬52°15′03″~52°31′00″,总面积68373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6660公顷,缓冲区面积22307公顷,实验区面积19406公顷。岭峰保护区建立于2002年,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岭峰自然保护区地势起伏不大,山脊平坦,坡面长而较缓,沟谷大多平坦而宽阔,属典型低山宽谷的苔原地貌。保护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春季来的迟缓,风多雨水少;夏季短而湿热,降水多而集中;秋季降温迅速,霜来得早;冬季漫长而寒冷,昼夜温差大。区内主要河流为发源于保护区面包山的额木尔河,河流水量来源主要是流域内的积雪融化和夏季降雨,水质优良无污染。
岭峰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以紫貂、原麝、貂熊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植物142科390属847种,其中地衣植物7科11属59种,苔藓植物43科81属158种,蕨类植物16科23属45种,裸子植物2科5属8种,被子植物74科270属57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岩高兰、野大豆、钻天柳等6种。保护区有脊椎动物69科279种,其中兽类15科40种,鸟类38科202种,两栖爬行类5科7种,鱼类11科3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紫貂、原麝、黑嘴松鸡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熊、水獭、雪兔、鸳鸯、白尾鹞等3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