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明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北部,绥化市明水县境内。
东经125°16′48″~125°31′15″,北纬47°01′21″~47°17′18″
30840公顷
黑龙江明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北部,绥化市明水县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5°16′48″~125°31′15″,北纬47°01′21″~47°17′18″,总面积30840公顷,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1960公顷,缓冲区面积8730公顷,实验区面积10150公顷。明水保护区建立于2007年,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明水自然保护区地势平坦开阔,海拔156.7~235米。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双重影响,四季变化明显,主要特点为:春季风大干旱,夏季温湿多雨,秋季多风干燥,冬季寒冷而漫长。引嫩河纵贯保护区南北,是大庆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之一;依安县双阳河水和明水县繁华水库水通过引嫩排水干渠注入保护区,为保护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内还有自然形成的湖泊—西林湖。
明水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东北地区中温带湿地植被及野大豆、丹顶鹤、大鸨、东方白鹳、金雕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83科501种,其中苔藓植物12科20种,蕨类植物2科3种,种子植物69科478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保护区有脊椎动物76科306种,其中兽类13科32种,鸟类45科229种,两栖爬行类8科12种,鱼类10科3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东方白鹳、金雕、大鸨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鹮、赤颈鸊鷉、白色鹭等3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