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黑龙江友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友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称的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地处小兴安岭主脉的中段,横跨小兴安岭山脉的南、北两坡。

地理坐标

东经128°10′15″~128°33′25″,北纬48°13′07″~48°33′15″

面积

60687公顷

保护区介绍

黑龙江友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称的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地处小兴安岭主脉的中段,横跨小兴安岭山脉的南、北两坡。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8°10′15″~128°33′25″,北纬48°13′07″~48°33′15″,总面积60687公顷,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1224公顷,缓冲区面积13390公顷,实验区面积16073公顷。友好保护区建立于2004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友好自然保护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较平缓。保护区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因受海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双重影响,四季气候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春季风大干旱,夏季温湿多雨,秋季多风干燥,冬季寒冷而漫长。保护区河流分属于松花江和黑龙江两大水系,河流两岸及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小型山地湖泊、泡沼星罗棋布数量较多,多集中分布在嘟噜河中、下游的平坦开阔地带。

黑龙江友好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东北林区森林沼泽生态系统,和以原麝、紫貂、东方白鹳、丹顶鹤及红松、钻天柳、紫椴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159科414属836种,其中苔藓植物56科183种,蕨类植物14科41种,裸子植物1科5种,被子植物88科60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松、水曲柳、黄檗等8种。保护区有脊椎动物79科330种,其中兽类16科47种,鸟类44科221种,两栖爬行类8科19种,鱼类11科4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紫貂、丹顶鹤、东方白鹳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青鼬、水獭、猞猁、马鹿、鸳鸯等36种。

1.9710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