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黑龙江黑瞎子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黑瞎子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最东北角,北临黑龙江,东南部靠乌苏里江,西南面是连接着黑、乌两江的抚远水道,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

地理坐标

东经134°24′59″~134°43′44,北纬48°17′51″~48°25′13″

面积

12417公顷

保护区介绍

黑龙江黑瞎子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最东北角,北临黑龙江,东南部靠乌苏里江,西南面是连接着黑、乌两江的抚远水道,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34°24′59″~134°43′44,北纬48°17′51″~48°25′13″,总面积12417公顷,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6415公顷,缓冲区面积2517公顷,实验区面积3485公顷。黑瞎子岛保护区建立于2014年,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瞎子岛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域大面积为河流的一级阶地,海拔在40~66米之间。本区属温凉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本区地表多被草原及大面积的沼泽覆盖,蓄水能力极强。降水径流迟缓,地表水保存及瀦积时间长,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黑瞎子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与繁殖地。根据实地调查及材料分析统计,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628种,其中苔藓植物14科22属36种,蕨类植物9科13属20种,种子植物为75科267属572种。区内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水曲柳、黄檗、野大豆等9种。保护区共记录有脊椎动物6纲36目89科208属351种,其中圆口类1目1科2种,鱼类7目16科74种,两栖类2目4科6种,爬行类3目4科8种,鸟类17目51科225种,兽类6目13科3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东北虎、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尾海雕等7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枕鹤、大天鹅、猞猁、水獭、马鹿等38种。

3.3191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