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黑龙江乌马河紫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乌马河紫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山脉中段。

地理坐标

东经128°37′36″~128°52′11″,北纬47°19′04″~47°32′58″

面积

20949公顷

保护区介绍

黑龙江乌马河紫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山脉中段。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8°37′36″~128°52′11″,北纬47°19′04″~47°32′58″,总面积20949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8808公顷,缓冲区面积6137公顷,实验区面积 6004公顷。乌马河紫貂保护区建立于2006年,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马河紫貂自然保护区属低山丘陵地区,南部和东北部较高,中间较平缓,沿河谷段有积水现象。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为:冬季漫长且寒冷;春季风大,降水少;夏季短促而酷热,降水多且集中;秋季降温急,初霜早。本区最长河流是乌敏河,全长43千米。

乌马河紫貂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紫貂小兴安岭亚种及其栖息的森林生态系统。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146科647种,其中苔藓植物53科150种,蕨类植物12科27种,种子植物81科47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紫椴、野大豆、黄檗等5种。保护区有脊椎动物79科317种,其中兽类17科47种,鸟类43科217种,两栖爬行类8科19种,鱼类11科3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紫貂、原麝、中华秋沙鸭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熊、水獭、斑羚、鸳鸯等43种。

0.7436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