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同江市东北部,北临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
东经133°40′~134°01′,北纬48°08′~48°18′
32014公顷
黑龙江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同江市东北部,北临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33°40′~134°01′,北纬48°08′~48°18′,总面积32014公顷,属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7918公顷,缓冲区面积6450公顷,实验区面积16553公顷,保护带面积1093公顷。八岔岛保护区建立于1999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由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坡降较小,起伏不大。保护区主要地貌类型为:低河漫滩、冲积低平原、江河泛滥地、一级阶地等。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春季多风多雨、降水充沛、且雨热同季、光照较为充足。区内水资源丰富,黑龙江及其支流八岔河横亘全区,泡沼星罗棋布。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04种306属593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4属22种,种子植物94科292属57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紫椴、野大豆、黄檗等。保护区有脊椎动物80科314种,其中兽类15科51种,鸟类41科175种,两栖爬行类8科16种,鱼类16科7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东方白鹳、金雕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水獭、黑琴鸡等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