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西南部,地处小兴安岭西北坡,毗邻大兴安岭林区,为大、小兴安岭交错过渡地带。
东经126°27′~127°02′,北纬49°25′~49°40′
60000公顷
黑龙江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西南部,地处小兴安岭西北坡,毗邻大兴安岭林区,为大、小兴安岭交错过渡地带。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27′~127°02′,北纬49°25′~49°40′,总面积6万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8200公顷,缓冲区面积13100公顷,实验区面积28700公顷。胜山保护区建立于2003年,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胜山自然保护区是小兴安岭山地西北端的主体部分,地势中部高、两侧低,山顶浑圆,河谷开阔,为低山丘陵地貌类型。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为: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多西北风;夏季温和、降水量大而集中、多东南风;春季来得迟、解冻晚、风大降水少;秋季短促温湿、早霜多风。区内河流属黑龙江水系——黑龙江的一级支流——逊别拉河。逊别拉河流经保护区部分为河之源头,沿河两岸山地均为森林覆盖,是红松分布和林木高产区域。
胜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珍稀动植物为主,兼顾湿地资源的持续发展。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146科393属896种,其中苔类植物22科30属38种,藓类植物23科55属86种,蕨类植物10科17属30种,裸子植物1科4属5种,被子植物90科287属73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紫椴、野大豆、黄檗等7种。保护区有脊椎动物86科339种,其中兽类16科48种,鸟类47科214种,两栖类5科9种,爬行类4科11种,鱼类14科5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紫貂、原麝、白头鹤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熊、驼鹿、雪兔、花尾榛鸡等4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