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顶峰东段,国有林区乌伊岭林业局施业区境内。
东经129°01′~129°28′,北纬48°33′~48°53′
43824公顷
黑龙江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顶峰东段,国有林区乌伊岭林业局施业区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9°01′~129°28′,北纬48°33′~48°53′,总面积43824公顷,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4663公顷,缓冲区面积15608公顷,实验区面积13553公顷。乌伊岭保护区建立于1999年,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伊岭自然保护区以低矮山地为主,属低山丘陵。地形起伏不大,且阳坡陡短、阴坡漫长,岗脊宽平,海拔在350~606米之间。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为:四季明显,冬严寒漫长、多西北风;春来迟、解冻晚、风大、降水少;夏短炎热、多东南风、降水大且集中;秋季降温快、早霜、多风。区内水系分别为松花江水系和黑龙江水系,由于河流上游比较陡、河床窄、纵降比大、水流急,中游纵降比小、河曲系数大、排水不畅,形成了大片湿地、湖泊。
乌伊岭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中国北方保存完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温带森林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国家珍稀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等。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147科396属895种,其中苔藓植物44科86属121种;蕨类植物11科16属30种;裸子植物1科4属5种;被子植物91科290属73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貉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松、水曲柳、黄柏等8种。保护区有脊椎动物77科352种,其中兽类16科51种;鸟类42科241种;两栖爬行类8科21种;鱼类11科3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紫貂、原麝、中华秋沙鸭、金雕等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獭、鸳鸯等4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