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吉林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座落于中朝边境。

地理坐标

东经126°29′50″~126°45′27″,北纬41°36′43″~41°49′54″

面积

21995公顷

保护区介绍
吉林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座落于中朝边境。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29′50″~126°45′27″,北纬41°36′43″~41°49′54″,总面积21995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7653公顷,缓冲区面积6449公顷,实验区面积为7893公顷。白山原麝保护区建立于2006年,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山原麝自然保护区地处长白山西南坡,鸭绿江北岸,长白山老岭山脉东段;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保护区为温带大陆性东亚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春季时间短,昼夜温差大,多西南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多偏北风。保护区水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水系为鸭绿江水系,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贮存着质优量丰的天然矿泉水资源和地热温泉群。
白山原麝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原麝种群及其栖息地。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153科918种,其中苔藓类40科59属126种;蕨类20科33属62种;裸子植物2科10种;被子植物91科72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东北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松、黄檗、松口蘑、野大豆等9种。自然保护区内现存的脊椎动物共有6纲33目86科355种,其中鱼类13科51种;两栖爬行类9科17种;鸟类46科246种;哺乳类18科41种。此外,保护区还有昆虫类14目118科340属42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原麝、紫貂、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等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猞猁、凤头蜂鹰、黑鸢、大鵟等34种。
3.0056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