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北麓龙岗山脉中段,通化市柳河县东南角。

地理坐标

东经126°04′09″~126°33′30″,北纬42°04′12″~42°14′30″

面积

22230公顷

保护区介绍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北麓龙岗山脉中段,通化市柳河县东南角。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04′09″~126°33′30″,北纬42°04′12″~42°14′30″,总面积22230公顷,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7940公顷,缓冲区面积6935公顷,实验区面积7355公顷。哈泥保护区建立于1991年,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哈泥自然保护区地貌为中低山地及玄武溶岩台地,最高点海拔1091.7米,最低点海拔557米。保护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全年无霜期128~14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755.5毫米。哈泥河属鸭绿江流域,河流长60.2公里,流域面积537.22平方公里。哈泥河流域沼泽地2006公顷,主要有哈泥河水源头哈泥甸子,面积达1678公顷,其它类型有森林沼泽、灌木沼泽和草丛沼泽等。该保护区内的哈泥泥炭沼泽是中国东北地区泥炭层最厚、储量最大的泥炭矿床,具有沉积速率快,植物残体类型多样的特点,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高分辨率的泥炭层标。
哈泥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以哈泥泥炭沼泽为核心的高山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哈泥河上游水源地等。据科考调查,保护区内共有植物131科308属810种,其中地衣植物5科9属13种;苔藓植物22科36属72种;蕨类植物14科19属32种;裸子植物3科6属9种;被子植物87科238属68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东北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紫椴、红松、黄檗等6种。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32目79科291种,其中圆口类1目1科2种;鱼类5目9科32种;两栖类2目6科11种;爬行类2目3科10种;鸟类16目44科193种;兽类6目16科4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东方白鹳、金雕、紫貂、原麝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鸳鸯、黑熊、猞猁等31种。
1.4742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