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西北低丘平原区,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辽宁省彰武县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22°11′15″~122°30′00″,北纬42°37′30″~42°50′00″

面积

10200公顷

保护区介绍
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西北低丘平原区,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辽宁省彰武县北部。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11′15″~122°30′00″,北纬42°37′30″~42°50′00″,总面积1020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774公顷,缓冲区面积3060公顷,实验区面积为3366公顷。章古台保护区建立于1986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章古台自然保护区地处辽西北低丘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呈东西走向,主要的地貌类型有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风蚀洼平地和丘间低地。全区平均海拔226m,最低海拔195m。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草原气候,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大陆气团控制。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而雨量集中,秋季凉爽短促,冬季漫长而寒冷。土壤属于风沙土、草甸土、草炭土和水稻土。保护区属于辽河流域,位于辽河流域一级支流——柳河的中游,区内的大青沟、小青沟、盘山楼等3条河流,沙地渗透力强,持水力差,保护区的河流不发达,已逐步蜕变为季节性河流。保护区恰好在中国一级生态敏感带上,这一生态敏感带是中国的森林区向草原区过度、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寒温带半干旱或干旱气候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的交错带。
章古台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沙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有:科尔沁沙地南缘典型的沙地生态系统;强烈固沙作用的灌丛和森林生态系统;典型的固沙植物;本地区残存的核桃楸、小叶杨等种植资源库;沙地动植物资源;泡沼湿地景观及承载的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经初步统计,保护区共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02科337属564种,其中野生植物共有84科300属499种;人工引种植物18科37属65种。野生植物中,蕨类植物1科2种;裸子植物1科1种;被子植物82科298属49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水曲柳、黄檗、野大豆、莲等。同时,该区域是我国花曲柳分布的最西缘,是我国著名的固沙植物资源库和博物馆。保护区有脊椎动物26目69科249种,其中兽类6目16科38种;鸟类16目46科190种;两栖爬行类3目4科10种;鱼类1目3科1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丹顶鹤、白尾海雕、金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等2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哺乳动物有黄喉貂等。保护区内现已查明的昆虫共有9目38科178种。
2.5134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