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内蒙两省交界处的朝阳县北部古山子乡境内,地处努鲁儿虎山脉南麓,北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是辽西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保存下来最完整的天然林区。

地理坐标

东经120°02′25″~120°21′05″,北纬41°39′11″~41°54′20″

面积

16705.6公顷

保护区介绍
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内蒙两省交界处的朝阳县北部古山子乡境内,地处努鲁儿虎山脉南麓,北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是辽西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保存下来最完整的天然林区。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2′25″~120°21′05″,北纬41°39′11″~41°54′20″,总面积16705.6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6503.1公顷,缓冲区面积3907.6公顷,实验区面积为6294.9公顷。努鲁儿虎山保护区建立于2000年,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地形属中低山区,最高山峰平顶山海拔1123m。保护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酷热多雨,秋季天气晴朗,冬季寒冷干燥。保护区的水系全部为大凌河支流,常年水流不断的河流有劈山沟河、杨树洼河、翁泉子河;另外有四条季节性河流发源于保护区内,季节性河流在雨季水流湍急,枯水期断流。
努鲁儿虎山保护区以保护天然蒙古栎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增强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目的。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已知维管植物97科412属1005种(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门10科13属33种;裸子植物门3科6属12种;被子植物门84科393属96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4种,即紫椴、野大豆、水曲柳、黄檗。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7目70科355种,其中兽类6目15科37种;鸟类15目44科267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4科14种;鱼类2目4科3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东方白鹳、金雕、大鸨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白鹅、苍鹰、雕鸮等32种。另外,保护区还有昆虫资源11目78科506种。
2.6522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