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辽宁葫芦岛虹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葫芦岛虹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西部,葫芦岛市连山区北部,距葫芦岛市区30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120°39′22″~120°52′17″,北纬40°52′00″~40°57′59″

面积

10008.0公顷

保护区介绍
辽宁葫芦岛虹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西部,葫芦岛市连山区北部,距葫芦岛市区30公里。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9′22″~120°52′17″,北纬40°52′00″~40°57′59″,总面积10008.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590.5公顷,缓冲区面积2355.2公顷,实验区面积为5062.3公顷。葫芦岛虹螺山保护区建立于2003年,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葫芦岛虹螺山保护区属燕山山脉东部,松岭山脉向渤海延伸部分,总体地貌属辽西低山丘陵区。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葫芦岛地区是辽宁省大风区之一,一年四季均有大风出现,年平均降水量560~630mm,全年降水主要分布在7—8月份,冬季降水极少。
葫芦岛虹螺山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辽西走廊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原始自然植被;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动植物区系过渡地带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女儿河、连山河、虹螺山水库等河流的水源地和集水区。据有关资料统计,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50科492属967种(含变种),其中维管植物119科416属816种(含变种);苔藓植物31科76属151种。维管植物中,蕨类植物14科20属34种;裸子植物3科6属9种;被子植物102科390属773种。此外,还有大型真菌19科32属40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水曲柳、黄菠萝、紫椴等4种。据统计,保护区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23目54科199种,其中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1目3科10种;鸟类15目35科155种;兽类6目13科2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雕、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苍鹰、凤头蜂鹰、白尾鹞、雕鸮、黄喉貂等16种。另外,保护区现已知昆虫种类有83科482种。
0.8538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