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北票市西北部、努鲁儿虎山脉东北端南坡,是辽宁、内蒙古两省区交界区域。

地理坐标

东经120°22′57″~120°37′02″,北纬41°57′40″~42°08′51″

面积

13844公顷

保护区介绍
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北票市西北部、努鲁儿虎山脉东北端南坡,是辽宁、内蒙古两省区交界区域。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2′57″~120°37′02″,北纬41°57′40″~42°08′51″,总面积13844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4523公顷,缓冲区面积4708公顷,实验区面积为4613公顷。大黑山保护区建立于2000年,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黑山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于辽蒙边界,当地称做辽西脊梁,最高峰平顶山,海拔1074.7米。保护区地貌呈剥蚀中低山丘陵、山前堆积、冲沟、河浸滩等多种形态。保护区属温带半干旱向暖温带半湿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酷热多雨,雨热同步;秋季雨水减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则寒冷干燥,北风多,时间持续长,降雪稀少。保护区的水系为大凌河水系,全部为大凌河支流,正常年各沟谷常年流水不断,是辽西地区最大水库——白石水库的重要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大黑山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半湿润向温带半干旱过渡气候条件下的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以辽梅杏为代表的特有珍稀植物野外分布地及丰富的天然山杏资源;以金雕等为代表的山地猛禽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经初步统计,大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3门101科364属892种,其中野生植物共101科355属86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黄檗和紫椴3种,保护区也是稀有物种辽梅杏的唯一分布地,辽梅杏野外仅剩下保护区内的1株。经调查,大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7目75科383种,其中鱼类2目4科32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4科14种;鸟类15目48科295种;兽类6目16科3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雕、大鸨、东方白鹳和黑鹳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1种。
2.7671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