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行政区划位于东胜区泊江海镇和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境内。

地理坐标

东经109°14′~109°23′,北纬33°25′~34°00′

面积

14770公顷

保护区介绍
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行政区划位于东胜区泊江海镇和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4′~109°23′,北纬33°25′~34°00′,总面积14770公顷,属高原内陆湿地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017公顷,缓冲区面积1238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1515公顷。保护区建立于1998年,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2月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鄂尔多斯地区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地之一,经过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形成目前较完整、稳定的构造单元,其北界阴山、西界贺兰山、南界秦岭、东界吕梁山,为一大型坳陷型内陆盆地,保护区位于其中北部。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是春季干旱,夏季温热,秋季干爽,冬季寒冷,季节更替明显,冬长夏短,四季分明。
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为主的83种鸟类。保护区地理条件独特,分布着众多的咸水湖泊湿地,区内鸟类资源丰富,是全世界遗鸥鄂尔多斯种群最集中的分布区和最主要的繁殖地。遗鸥是人类认识最晚的鸟类之一,IUCN和ICBP将遗鸥列为濒危物种,后被列为稀有物种或受威胁物种。据调查保护区现有湿地鸟类83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的有遗鸥、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等,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的有角鸊鷉、赤颈鸊鷉、白琵鹭、大天鹅、鸢、大鵟、红脚隼、蓑羽鹤、仓鹰、黑浮鸥等10多种。典型的草原动物主要有蒙古野兔、艾鼬、黄鼬、赤狐、兔狲、刺猬、蒙古黄鼬、五趾跳鼠、田鼠和草原沙蜥等。保护区植被稀疏,多为沙生植物。草原以长芒草、糙隐子草、萎蒿、百里香、冷蒿为主;沙地上以油蒿、中间锦鸡儿为建群种;流沙上以沙米、沙竹、白沙蒿等为先锋群落;滩地植被类型有以寸草苔为建群种的湿滩地;以沙柳、乌柳等为建群种的柳湾林地,以芨芨草、碱蓬、红柳等为建群种的盐化滩地等。湖中的水生植物主要有会眼子菜、刚毛藻、绿藻等,无蒲、苇等挺水植物。

0.7173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