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山西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西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东南部,中条山脉西段南坡,行政区划跨夏县、平陆、闻喜三县。

地理坐标

东经111°20′07″~111°33′14.91″,北纬34°57′10.79″~35°13′30.94″

面积

24276.7公顷

保护区介绍
山西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东南部,中条山脉西段南坡,行政区划跨夏县、平陆、闻喜三县。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0′07″~111°33′14.91″,北纬34°57′10.79″~35°13′30.94″,总面积24276.7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8519.5公顷,缓冲区面积7159公顷,实验区面积为8598.2公顷。太宽河保护区建立于2002年,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属于中低山土石山区,地貌属大起伏侵蚀山区,地形复杂,西北高,东南低。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空气干燥、冷热无常;夏季高温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冬季干冷少雪。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红腹锦鸡、重要种质资源野生板栗林和以多种栎类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孢子植物2门34科55属86种(苔藓植物19科32属36种;蕨类植物15科23属50种),种子植物107科464属1013种,大型真菌2门4纲9目33科63属115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种,即野大豆、黄檗。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9目73科288种(鱼纲2目4科10种,两栖纲1目2科4种,爬行纲3目7科22种,鸟纲17目45科214种,哺乳纲6目15科38种),无脊椎动物12目149科703种(蛛形纲2目24科96种,昆虫纲10目125科60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雕、黑鹳、金钱豹、原麝共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琵鹭、大天鹅、凤头蜂鹰、黑耳鸢、苍鹰、雀鹰、纵纹腹小鸮、短耳鸮、长耳鸮、红角鸮、水獭、青鼬等30种。
太宽河保护区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保护区所在地夏县是中华民族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城,系夏之都城,商、周、秦、西汉时期与长安、邯郸、淄博为全国四大名城。
1.8551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