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简介

新疆伊犁小叶白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疆伊犁小叶白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伊宁县东部。

地理坐标

东经81°49′42″~82°10′37″,北纬43°42′08″~43°50′47″

面积

9103.47公顷

保护区介绍

新疆伊犁小叶白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伊宁县东部。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81°49′42″~82°10′37″,北纬43°42′08″~43°50′47″,总面积9103.47公顷,属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3204.66公顷,缓冲区面积2358.94公顷,实验区面积3539.87公顷。从地形、主要保护对象角度上可分为阿布拉勒山片和喀什河片。阿布拉勒山片以阿布拉勒山为主体,呈东西走向;喀什河片以喀什河河滨三角洲、喀什河河漫滩为主体,呈南北走向。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伊犁小叶白蜡自然保护区地处天山纬向构造带中国境内的西段,受北面及东面两组构造控制,构成了一个向西开口的楔形谷地。区内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与平原,其中山地主要是指阿布拉勒山区,位于河滨三角洲的东北部,喀什河沿阿布拉勒山中的谷地穿过,平均海拔1160米。而平原主要是河流冲积形成的喀什河河滨三角洲、喀什河河漫滩。保护区属于中温带干旱型内陆山地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水源充沛,水草丰茂。保护区地表水主要是喀什河及其支流,喀什河是伊犁河的第二大支流,自东向西穿行在博罗科努山和阿布拉勒山之间,最后穿越阿布拉勒山在托海附近折向南至雅马渡汇入伊犁河。喀什河全长318km,靠冰雪融水及降雨补给,年均径流量33.5亿m3。区内无论是山谷、河漫滩都有喀什河河水的充足补给,给区内林木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区内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埋藏深度为10~20米,含水层厚度约50米左右。

伊犁小叶白蜡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第三纪温带落叶阔叶林孑遗植物——小叶白蜡天然林和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北山羊、黑鹳、新疆野苹果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据科考调查统计,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65221403(含亚种和变种),其中蕨类植物112种,裸子植物224种,被子植物62218397种。此外,有大型真菌17科35属61种,苔藓植物24科47属7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新疆野苹果、新疆阿魏、甘草等。保护区内共记录到野生脊椎动物2974150属240种,其中哺乳类51436种,鸟类1949173种,爬行类1513种,两栖类123种,鱼类341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鹳、金雕、胡兀鹫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北山羊、马鹿、兔狲、大天鹅等。

0.9409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