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
东经86°54′~87°54′,北纬48°35′~49°11′
220162公顷
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86°54′~87°54′,北纬48°35′~49°11′,总面积220162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70520公顷,缓冲区面积82342公顷,实验区面积67300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80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貌类型主要有三类,东北部为深切割高山区,高山群集,雪岭绵亘,现代冰川、古冰川遗迹随处可见;东南、西及北部地区为深切割中山区,在海拔2600米~3000米有两个古夷平面,其上发育着众多冰碛湖泊;喀纳斯湖北端以南为中等切割中山区,海拔小于2200米,切割强度从北到南逐渐减弱,深度500米~850米,古冰川地貌不明显,“U”型谷被流水切割成“V”型谷。保护区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喀纳斯湖从东北向西南流经全区,形成一条狭长的低洼谷地。区内最低处喀纳斯湖海拔1300米,最高处友谊峰海拔4374米。保护区是阿尔泰山区最主要的冰川分布区,共有冰川210条,是一座巨大的固体水库。由于冰川作用,区内冰碛湖泊星罗棋布,数量众多,共有大小湖泊319个,其中喀纳斯湖最大,白湖次之。保护区属温带高寒山区气候,具有春秋温暖,冬季寒而不剧,全年无夏的气候特色。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以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已发现地衣类低等植物20科40属103种;高等植物119科403属1026种,其中苔藓植物45科96属177种,蕨类植物7科9属21种,种子植物67科298属828种;已发现大型真菌2门10目32科77属17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冬虫夏草、手参、红景天等。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31目74科347种,其中哺乳动物6目17科51种,鸟类19目49科283种,两栖动物1目1科1种,爬行动物2目2科3种,鱼类3目5科9种。区内还有无脊椎动物昆虫23目84科28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雪豹、紫貂、貂熊、原麝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北山羊、水獭、马鹿、棕熊、猞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