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生态保护修复的顶层设计,《意见》要求,各地要深入学习和运用“厦门实践”经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协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秘境之眼》栏目拍摄的4K超高清短纪录片第一集《珠峰秘境》将于1月6日17:16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近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协助拍摄的《自然保护地的奇迹》第一集《赤松的朋友圈》在央视频平台央视综合频道《人与自然》栏目播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盛夏时节,万物荣华,大美中国,江山如画。云南洱海碧波万顷,不远处苍山青翠。8年前洱海湖畔,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立此存照”的约定,殷殷嘱咐:“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5月24日,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应急揭榜挂帅项目“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在北京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等专家现场论证实施方案。
新华社福州4月22日电(记者王立彬、张华迎)今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在此间举办的地球日主场活动上宣布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
4月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应急揭榜挂帅项目,北林大社综部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秘书长、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张明祥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领取军令状,带领团队开展科技攻关,破解互花米草防治卡脖子问题。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调研。他来到湛江市,考察了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了解当地加强红树林保护情况。
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公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涉及林草工作的都有哪些?请看——
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恢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起草专家团队负责人张明祥表示,这一主题强调了优先恢复湿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复和复原退化的湿地。
截至目前,全国建立了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和为数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率达52.65%。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保护率,要以《湿地保护法》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我国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