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今天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作为生命的摇篮,湿地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让我们携手同行,保护生命之地,守护绿色福地!
《秘境之眼》4K超高清短纪录片聚焦中国最独特的自然保护地,运用最先进的影视化技术,深入保护地深处,探秘最罕见、最珍稀的动植物,记录在秘境之中的生灵不为人知的故事,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让大众共享生态福祉,积极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由于具有极强的入侵力,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地区不断扩张,破坏生态平衡。治理互花米草,国内外科研人员已探索出物理控制、药剂治理、生物防治等多项措施
近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协助拍摄的《自然保护地的奇迹》第一集《赤松的朋友圈》在央视频平台央视综合频道《人与自然》栏目播出。
日前,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承担的“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项目启动,《中国绿色时报》特邀请揭榜团队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明祥全面系统地科普互花米草的知识,看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出圈”的。
揭榜团队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明祥介绍,项目将揭示不同气候带互花米草扩散蔓延机理,构建多尺度互花米草扩散蔓延模型,发展局地全链条和多尺度互花米草阻断技术,最终构建集“互花米草除治-乡土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蓝碳增汇” 为一体的互花米草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并开展示范应用,形成满足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的国家性指导方案
黄河流域蕴藏着重要的湿地资源,根据2009-2013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统计,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约390多万公顷,湿地率为4.94%。从源头到入海口,在黄河上游源头区、黄河中游和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集中分布着大面积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口三角洲湿地、滨海盐沼湿地等。
我国湿地资源总量大,分布辽阔,区域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类型齐全
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恢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起草专家团队负责人张明祥表示,这一主题强调了优先恢复湿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复和复原退化的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