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科普宣教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科普知识
藏羚羊的迁徙是地球上最为恢宏的三种有蹄类动物的大迁徙之一,场面壮观、气势宏伟——另两大有蹄类动物是非洲角马和北极驯鹿。每年4月底左右,像是听到了一种召唤,藏羚羊从高原的四面八方向卓乃湖、太阳湖、可可西里湖一带集结,五道梁正是藏羚羊迁徙的主要通道。
正值银杏最美的季节。提起银杏,你会想到什么?扇形的叶片、金黄的颜色还是掉落的白果?
从目前的化石证据看,最早的大熊猫出现在大约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我国云南地区——禄丰始熊猫。
民间认为,海南长臂猿是终生不会下地的,甚至有“海南长臂猿一旦脚接触地面,就会腹泻而亡”的传说。真是如此吗?为揭开海南长臂猿是否有下地行为之谜,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采用人工观察和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长臂猿C群活动区域进行了为期3年的连续专项监测,并进一步研究海南长臂猿个体活动行为及移动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会由于雨林林冠层不连续而出现下地活动行为。
从现有的研究证据看,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在大约800万年前从熊科动物的共同祖先中独立出来。从那时起,大熊猫开始单独演化,历经小种大熊猫、武陵山大熊猫、巴氏大熊猫,一直到现代大熊猫,大熊猫的模样、身材一直没有发生过大改变。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组织全国大熊猫野外调查。大熊猫野外调查大约每10年1次。为了让获得的数据更准确,我国的科研人员先后尝试了不同的调研方法。
2021年,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 5个国家公园。 走进国家公园,领略大美自然。国家公园有哪些亮眼的生态游憩线路、区域?
黑鹳属于鹳科鹳属,体长1—1.2米,体重2—3公斤。其喙长而直,呈鲜红色,腿长,颈以下和眼周围裸露部分亦为鲜红色。身上羽毛除胸腹部外均为纯白色,是一种体态优美、毛色在不同角度光线下能映出变化多端金属光泽的大型涉禽。
大熊猫是用内八字行走的,这种动作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以适应竹子这种低能量的食物摄入。
圈养大熊猫的野化放归是熊猫中心首创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培训、放归、监测3个阶段。
正在施工的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穿越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4.6公里。为了保护脆弱的荒漠生态,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工程通过科学选线、绿色施工、生态修复,让顺利施工与保护生态得以同步推进。
由于具有极强的入侵力,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地区不断扩张,破坏生态平衡。治理互花米草,国内外科研人员已探索出物理控制、药剂治理、生物防治等多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