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科普宣教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科普知识
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批准设立,与普通的植物园不同。其核心功能包括植物科学研究和迁地保护,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在学术研究功能基础上。国家植物园的定位是国家植物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基地以及植物科学传播中心。
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全兴在福建平潭长江澳的菌草实验基地了解到菌草顽强的生命力及其生态、经济价值后,向林占熺提出在江苏沿海滩涂种植菌草的想法。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富含神奇的单宁酸,一旦刮开树皮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氧化成红色,故被称为“红树林”。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保护极小种群有助于延缓物种灭绝、维护生态平衡、保存资源、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血雉是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祁连山脉和秦岭地区。从云南老君山的林区一直到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冰川区域都有它们的身影。在国外见于尼泊尔、不丹等地。
蓑羽鹤又称闺秀鹤,属大型涉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多栖息于开阔的平原、草地、农田、沼泽、湿地、高原湖泊上,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数时间成小群或家族活动,极少有单只出现。它性情胆小而机警,善于奔走,不仅避开人类也不与其他鹤类合群。
岩羊是高山之巅的“探险者”,悬崖峭壁上只要有一脚之棱,它们便能攀登上去。在如此危险的境地,小岩羊们如何生存?如何躲避雪豹、豺、狼、猛禽等天敌?岩羊妈妈又如何引导孩子面对生存考验?
雪豹是高山之巅的独居动物。雪豹妈妈经常每胎产2-4只幼崽,独自养育孩子的艰辛可想而知。小雪豹们会在妈妈的庇护下,度过1-2年的幸福童年,然后开始独立生活。
目前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的猫科动物有13种,分别是荒漠猫、丛林猫、草原斑猫、兔狲、猞猁、云猫、金猫、豹猫、云豹、豹、虎、雪豹、渔猫。其中渔猫没有明确记录,可能在台湾、云南等地有分布。
人类有童年,动物也有童年。它们的童年有多久?可爱吗?快乐吗?危险多吗?这是一个新鲜有趣的话题。动物们千奇百怪,它们的童年也五花八门。和人类一样,许多动物小时候生性活泼、好奇、好动、好探险,不同的是,动物的童年受到父母的呵护远不如人类,为了生存它们往往具备和父母不同的外貌和技能(行为活动)。
“鸟如其名”,勺嘴鹬有着像勺子一样小小的嘴,觅食时总是不停地左右摆动小脑袋,这也是在自然观察时区分它与其他小鸟最大的特点。
2001年,保护区开展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时,在黄柏塬、龙洞沟和万泉沟3处发现大熊猫活体,采集70多个“粪样”和“食痕”样体。调查确认,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大熊猫11只左右,栖息地面积约1.7万公顷。特别是,在太白山东北坡的阳台、大蟒河一带发现了大熊猫的活动痕迹,这一结果,将现今大熊猫分布的北界从湑水河南岸推移到了黄河流域的秦岭北坡,即由原北纬33°50′00″北移到33°55′48″,向北水平推移了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