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发源于青海的大江大河滋养了中华文明,也对亚洲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保护好三江源、守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青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列、收获硕果。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新时代,随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自然教育也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全国自然教育事业呈现蓬勃生机,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新时代,随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自然教育也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全国自然教育事业呈现蓬勃生机,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日前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亚洲象增至360多头,滇金丝猴增至3800只左右,“植物大熊猫”华盖木等30种极小种群植物得到有效保护脱离灭绝威胁……近年来,云南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增长、分布区增加和扩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不断上演。
今天(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自2021年10月,我国已正式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等五个国家公园,一年多来,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今天(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
黄河流贯万里、裹挟泥沙,以千百年的流淌与沉淀,在渤海入海口成就了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黄河流贯万里、裹挟泥沙,以千百年的流淌与沉淀,在渤海入海口成就了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高度重视。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倡导“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独具特色的生态观。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部公布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共57个,其中场馆场所类23个、教育科研类12个、自然保护地类22个。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部公布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共57个,其中场馆场所类23个、教育科研类12个、自然保护地类22个。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当天在北京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这一最新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48674个,其中物种135061个,种下单元13613个。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当天在北京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这一最新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48674个,其中物种135061个,种下单元13613个。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十四五”以来,我国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十四五”以来,我国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教育部公布21种本科新增专业,其中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今年起开始招生。教育部公布21种本科新增专业,其中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今年起开始招生。
作者:张明祥(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秘书长)作者:张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秘书长)
覆盖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