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林草兴,生态兴。生态兴,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24年新年贺词,深情点赞生态保护。
近日,国家公园国家创新联盟启动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机制。
当清退湿地养殖、清理外来物种后,福建省福州市滨海新城海岸带修复的主导权便被交给了自然。
近日,国家林草局印发《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方案(2023—2030年)》,规划部署科学推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治理,为各地规范有序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治理设施条件建设提供重要指导。
2023年2023年2023年
为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我国发布了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保护了82.36%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今年11月,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朱鹮保护国家创新联盟最新统计,全球朱鹮种群数量达到1.1万只。从当年的孤羽七只,到如今的种群破万,朱鹮保护者们足足走过了42年。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球9条候鸟迁飞通道中有4条途经我国。最新监测显示,我国多种珍稀濒危鸟类野生种群数量增长明显。
11月17日,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在成都揭牌。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是在整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两家科研机构资源基础上,聚集全国大熊猫科研优秀团队,打造的大熊猫科研合作交流世界级平台。11月17日,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在成都揭牌。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是在整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两家科研机构资源基础上,聚集全国大熊猫科研优秀团队,打造的大熊猫科研合作交流世界级平台。
11月17日,随着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的正式揭牌,一个聚集全国大熊猫科研优秀团队的大熊猫科研合作交流世界级平台宣告成立。国家林草局、四川省林草局、成都市政府联合出资首期1.1亿元设立大熊猫保护研究基金,同步启动国家公园野生大熊猫种群与栖息地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圈养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两个重大联合攻关课题。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护林员拍下的珍稀植物照片,会即刻传送、存储至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翠鸟飞掠水面、长臂猿攀跃林间,林间动物的身影也正被远程监控系统实时记录、呈现……
新华社武汉11月5日电(记者胡璐)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5日表示,未来我国湿地保护工作重心要从增加数量、扩张规模转向规范管理、提升质量,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长至约60只,且处于繁殖高峰期和种群快速增长期;东北虎呈现出强烈的向长白山腹地迁移扩散的趋势,意味着修复的生态系统正吸引更多东北虎在中国定居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长至约60只,且处于繁殖高峰期和种群快速增长期;东北虎呈现出强烈的向长白山腹地迁移扩散的趋势,意味着修复的生态系统正吸引更多东北虎在中国定居
2021年10月12日,我国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