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陈文汇指出,“十五五”是推动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要从追求面积增长转向面积与质量并重,从注重生态功能转向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同时释放森林“钱库”功能,增加林业产业产值。
11月4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和都江堰基地的13只熊猫搬入新启用的绵阳基地“新家”,这标志着历时3年建成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投入试运行,中心在都江堰、卧龙、雅安之外,又添绵阳一座基地。
究其原因,在于林草通过“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这一转化,需要确权进一步量化资源属性,需要产权进一步明晰资产属性,需要市场进一步激活资本属性。鉴于此,需要聚焦资源基底、资产权属、资本转化、文化延展,系统探究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深层机制,为“两山”转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与会代表对中国在湿地与鸟类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高度赞赏,认为中国经验对全球滨海湿地保护与候鸟栖息地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叉孢苏铁与滇南苏铁均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但二者均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11月6日,“绿水青山守望者”全国十佳生态护林员发布活动在京举办。徐春梅等10位来自国家公园、国有林场和乡镇的生态护林员获此殊荣(名单附后)。
科技,正成为推动鸟类保护实现从粗放到精准转变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实现显著提升,从栖息地保护、执法监管到公众参与,科技创新持续赋能,奏响了人与鸟类和谐共处的“三重奏”。
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多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在我国仅分布于高黎贡山地区,目前国内的种群数量不足200只,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7年科研人员首次听闻其独特鸣叫声,2005年保护区职工李家鸿拍到首张清晰影像,这一物种才被科学确认,2017年中国科学家将之命名为天行长臂猿(又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这种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
10月16日,国家林草局发布22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将山西省山阴县桑干河等22处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至此,我国国家重要湿地已达80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其颁布实施,标志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对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近日表决通过国家公园法,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针对国家公园立法,为国家公园的布局设立、保护管理、保障监督等提供了法律依据,将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曾经仅有不到10只存活的海南长臂猿现在已经增加到了40多只。如何让这种细致入微的保护长久延续?法治的力量正在为绿水青山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北京拿出寸土寸金的土地造林绿化,建成全域国家森林城市,整个北京正在成为一个大花园。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如何看待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笔者近日就此采访了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赵荣,请她谈谈对《通知》的认识。
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启幕。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拥有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等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公园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有何重要意义?将发挥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