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快讯
10月28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丹马场自然保护站,1只雌性雪豹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丛林,在它身后,3只雪豹幼崽轻快地追随。
记者12月3日从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连日来,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频现东北虎踪迹,标志着野生东北虎时隔30年重回长白山腹地,也标志着野生东北虎栖息地进一步扩大,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向西扩展了200多公里。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5400公顷,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51%,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19.9%。
正值候鸟迁徙季。江西湖南两省三县分别设立候鸟保护站,相关部门、护鸟志愿者、当地群众密切合作,统一行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护候鸟迁飞。从“湘赣两省千年鸟道护鸟红色联盟”,到即将成立的绿色产业发展联盟,三地擦亮“千年鸟道”品牌,把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毛乌苏沙地边缘,40年前,这里有一个形象的地名,叫大柳毛子沙窝。站在沙窝的核心地带,举目四望,满眼都是漫漫黄沙。大大小小的沙丘连在一起,像一只巨大的动物,抖动着一身金色的皮毛,直着脖子目不斜视,伸出它的舌头舔舐着前方的绿色。
现场,长序榆、翅果油树、秦岭冷杉3种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秦岭国家植物园商洛柞水基地。
这是位于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野化基地,多年来,通过自然繁育与人工孵化相结合的方式,基地丹顶鹤数量实现稳步增长。
近日在开展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的过程中,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这也是该地区首次发现该珍稀鸟类。
生态警长守护、生态共治联动、生态经济护航……作为守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衢州公安机关致力于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生态警务模式,以生态警务守护绿水青山。
华北豹,我国特有的金钱豹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等8个省份,其中山西是核心分布区。近年来,山西华北豹种群数量稳步增长,位居全国首位,分布“版图”持续扩增。
历时两年的褐马鸡物种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省褐马鸡种群数量稳步增加,平均数量达1.9万只;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分布总面积达1.19万平方公里。
近日,西藏类乌齐县林草局委托国家林草局中南调查规划院开展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首次在保护区捕捉到多种珍稀猫科动物,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3只雪豹母子等。
近日,在林中栖息繁衍一夏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鸟中活化石”中华秋沙鸭,“携家带口”陆续现身龙江森工集团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海浪河畔。它们三五成群,在水中嬉戏,尽情享受秋日风光。
“中华穿山甲胆子很小,当时见到这只中华穿山甲时,它正把自己的身体蜷缩成球状,并伴有轻微颤抖。”
近日,经科学考察,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发现大片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该种群尚存有6株胸径1米以上、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树。
湖南永州,地处湘江源头和南岭山脉腹地,全境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分布有14条候鸟迁飞线路。永州市蓝山县南风坳等地更有“千年鸟道”之称,每年有上百种、350多万只候鸟经此迁徙,来南方越冬,到北方繁殖。
自进入秋季鸟类迁徙季以来,地处我国西部鸟类迁徙线上的甘肃敦煌阳关湿地喜事不断,多项鸟类监测记录相继被刷新,呈现“点”上突破、“面”上开花的良好局面。
近日,陕西省林业局和咸阳市联合在渭河秦都段细柳营湿地野化放飞24只朱鹮。至此,陕西10个设区市都有了朱鹮野外种群或人工饲养种群分布。
进入10月,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紫纹兜兰开始争相绽放,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千株紫纹兜兰又迎来了盛花期。据悉,紫纹兜兰的花期从每年10月开始,一直持续到翌年的1月底,而单朵花的花期可以长达2个月。
金斑喙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喙凤属,位列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是中国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蝶类,被誉为中国的“国蝶”,仅在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少数地区有确切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