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快讯
近日,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在开展例行巡护时,发现一株通体橙红色、未见绿叶的奇特植物。时值盛花期,其密集的橙红色花序如“鞭炮”挂满枝头,在青山绿海中显得格外醒目。
在陕西秦岭,每年的3到5月份是被称为“全球最美猴子”川金丝猴的主要产崽季。经西北大学科研团队在多个观测点监测统计发现,今年新出生的猴宝宝数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5月22日,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湿地公园,12只人工繁育的朱鹮振翅飞往大自然。这是西南地区首次开展朱鹮野化放飞,标志着四川在重建朱鹮野生种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高山杜鹃作为滇西北老君山高海拔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凭借其极端环境适应力与群落构建能力,在海拔1800—4158米的冰蚀湖畔、冷杉林缘及流石滩地带繁衍生息,是横断山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关键建群种。
近日,位于湖南省的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黄桑片区工作人员在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时,首次发现成片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柔毛油杉天然群落,该群落沿海拔750米高的山谷两侧呈带状分布。
位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在这里生活着大鵟、猎隼和金雕等大型鸟类。近年来,电力部门在电网铁塔上安装人工鸟巢,有效解决鸟类在电力设备上停歇、筑巢引发电击等问题。
人沙之战有多艰苦?60多年,153公里,这是人类生态治理的又一个壮举,将在黄河上游筑起重要生态屏障。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培育出了一大批大花石蝴蝶幼苗,并于近日移栽到该物种的原生境——云南蒙自。
2019年首届神农架观鸟赛启动时,当地仅记录到鸟类378种;2024年第五届赛事落幕时,记录到的鸟类增加到470种。鸟种记录增长的背后,是科学监测体系与公众参与的深度融合。
秦岭石蝴蝶,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苦苣苔科石蝴蝶属,是秦岭地区独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国家林草局公布的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
近日,国家林草局中南院科考团队在整理分析2024年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考成果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发现,金钱豹、雪豹、猞猁及豹猫四种猫科动物在保护区内形成同域共存现象。
3月4日,惊蛰前一日,一只受重伤的小雪豹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被生态管护员发现。当时,这只仅6个月大、体重不足10千克的小雪豹奄奄一息、性命垂危。经过紧急救援,它被送到了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植物园、西宁野生动物园)接受治疗,并被取名为“凌小蛰”。
昆虫、鸟类、小兽类回归,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逐步显现。如今,沙芦苇、沙冬青等311种植物在这里扎根,山鸡、野兔、狐狸等129种动物在这里落户。近两年,红外相机还监拍到虎鼬、豹猫……
标准适用于指导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退化栖息地的修复活动,主要规定大熊猫栖息地调查与分类、修复措施、监测与成效评估等技术标准。
金丝猴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神农架及其周边区域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端,也是川金丝猴湖北亚种(神农架金丝猴)唯一栖息地。为保护好这一珍稀物种,神农架先后组建了湖北省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神农架金丝猴保育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林草局(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联合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以及眉山市、县林业部门和洪雅县公检法系统,深入毗邻国家公园的雅安、眉山、乐山三地交界区域,针对公园辖区生态修复区域全面禁止散养牲畜专项工作,开展法治巡村活动,以法治力量护航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近年来,珍稀鸟类频频在江西现身,一方面得益于全省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另一方面也是江西省加力保护野生动物家园的佐证。那么,江西如何全力保护野生动物家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什么效果?
监测过程中,4只彩鹮正从附近农田和树林中收集树枝,带回水域中心的树林筑巢,场面十分有趣。
每年5月至7月,藏北高原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雌性藏羚羊进入迁徙繁殖季。
天目铁木为桦木科铁木属植物,中国特有树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天目铁木野生种群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且数量稀少,仅局限于天目山一带。树姿高大挺拔,树高超过20米。树皮色泽深灰,状如扭筋。